走讀坪林:農人與藍鵲的新可能


2021 年 03 月 12 日 22:51:00 | 留言



農藥污染水源的現況,造成健康的危機

位於翡翠水庫上游的坪林,自古便是茶園,同時目前也是北部五百萬人飲用水的主要來源。茶農的販售主要被三個原因挑戰:第一,位於水源保護區,法規限制開發與發展;第二,在政策改變下,進口低廉茶葉打壓本土價格;第三,2006年雪隧開通,人們不再路過。而為了壓低成本,過往只好更依賴大量的化學農藥提高茶葉的生產,除了讓茶農也出現病痛與過敏外,其實也無形的轉嫁環境成本與毒素在大地與河流之間。

契作的茶農,也是茶料理的高手。

起源於登山的守護者,看見環境的價值

台灣藍鵲茶創始於2012年,以「流域共生」為主軸,邀請茶農不再投入農藥,並由台灣藍鵲、山羌、穿山甲為我們一同揀選。也就是,在喝茶的同時,我們也可以成為山林的守護者。而這份理念,目前在坪林,涵括北勢溪與相關支流,由茶農、茶園、消費者共同支持,打造無農藥流域的台灣茶。而其創辦者黃柏鈞,熱愛爬山。創業的契機起源於2012年擔任坪林區的野鳥解說人員,在山林之間,他看見的不只是「要求茶農不要使用農藥」,而是真正的聆聽茶農的心聲後,試著將問題導向「如何讓茶農自發的願意不使用農藥」,在連續的失敗,包含:搭配廠商跑路、週轉金不靈……,他仍然堅持打造有機生態茶園。也許是因為,他不僅只看見茶葉這項商品,更多的是堅持共存的價值。

系列茶餐,在活動中的手摘成為午日的饗宴。

盤商讓利,茶農讓地,共創友善山林

使台灣茶與生態工存的價值與理念,能有更多形式的推廣。

在不懈怠的的努力中,台灣藍鵲茶慢慢的被世界看見。除了連續獲獎外,亦於2020年成為我國國家伴手禮,並在坪林推動茶園採茶、闊瀨步道生態解說、茶餐等相關模式,尋找經濟發展與環境守護的中間值,並期待複製更多有機模式,推動茶農的轉型之路。


分類:, , ,

本文作者是siksaiknowledge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*

*

*